北大教授到中科院院士稀土专家带领兰大重回巅峰—严纯华院士

时间: 2024-06-09 19:30:40 |   作者: 欧宝电脑端官网首页

  严纯华,我国著名的稀土领域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兰州大学校长。

  严纯华院士主要是做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发展了“串级萃取理论”及稀土分离流程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出了“联动萃取工艺”的设计和操控方法。建立了稀土纳米晶的可控制备方法,系统研究了稀土纳米晶发光、催化等基本性质,开展了稀土纳米晶材料的生物影像和生物催化技术研究。

  严纯华院士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2011年和2006年)和三等奖(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9年)和三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教委(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七次(1986年、1990年、1995年、1997年、2005年、2010年、2016年)、二等奖两次(1988年、1998年)、冶金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9年),以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的“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年)、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2010年)等多项科技奖励。199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8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目前兼任《中国稀土学报》、J. Rare Earths主编,Inorganic Chemistry (ACS,美国)、《结构化学》、Frontiers of Chemistry in China、Chemistry of Materials (ACS,美国)、ChemistryOpen (Wiley)、RSC Advances (RSC, 英国)等刊物的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等,同时兼任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和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

  严纯华院士出生于1961年,从小他就对科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学校,深入学习了解这样一个世界。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严纯华喜出望外,眼看自己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心中充满了力量。

  1978年,严纯华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就读于北大化学系。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各种新奇古怪的化学材料,自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这一学就是十年。

  严纯华在北大度过了自己最好的青春时光,接连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此时的他,已经是化学材料研究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在北大化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从一名讲师到北大教授,再到后来成为北大副教务长。

  稀土有工业“黄金”、新材料“维生素”之称,因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功能可大幅度提高别的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很多高精尖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料。

  严纯华院士师从“中国稀土之父”、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受教于我国稀土科技和产业界的诸多前辈,严纯华致力于稀土分离理论、应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在稀土分离方面,从串级萃取最优化工艺和流程设计到资源绿色高效分离工业的应用,严纯华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与同行、同事和学生们的研究推动我们国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且引领了世界方向的领域。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同行们的支持下,先后组织、主持了“攀登项目”和首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迄今已经连续完成了多项稀土科技领域的973项目。这些项目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稀土分离科学和技术在国际的领头羊,标志着中国能够以空前绿色的方式分离高纯稀土,可以依据需求灵活稳定控制分离产品的质量,告别了过去只追求纯度不计环境成本、杀鸡取卵式的分离方式,发展了我国稀土绿色高效的分离流程和产业。

  作为稀土领域一系列重点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组织者,严纯华与我国稀土研究同行一道,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继续保持着中国在稀土采选冶技术上的一马当先的优势,促进了稀土在高精尖材料、器件和装备方面的应用。

  严纯华院士说:“中国稀土在器件和仪器精密制造方面,必须补齐短板、超越西方,以争取做到独一无二,非我不可。”

  在别人看来,科学研究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但在严纯华院士眼里却充满乐趣。他认为,科研是个失败多于成功的活儿,不必为失败苦恼。科研的乐趣恰恰就在于教学相长的促进,“虽老而不觉老”的人生状态。在严纯华看来,科学研究就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在某一个点上赢了,赢了以后又是新的失败,总是跟自己较劲,想要做得更好,这种状态其实就是人生的一种方式。

  严纯华院士说,醉心科研的最高境界是把所研究的专业吃透,融会贯通,能够举一反三,“这样才可以成为屠夫中的庖丁,相马界的伯乐,木匠中的鲁班。”

  除了科研上的建树,严纯华还是一个大学校长,被问及做校长和科学家的不同之处,严纯华院士笑言:“做人做事都是相通的,做科研要经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才能把abc如何排列搞清楚,跟人打交道也是一样,你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各种性格的人。就像解题一样,你会更加客观、科学地去处理。”

  2018年,严纯华院士被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评为“最美科技工作人员”,他坦言有些忐忑,谦虚地表明了自己离最美科技工作人员还有差距,有很多扎根一线的科技工作人员比自己“更美”更优秀,更充满智慧和创造力,“但若能够通过我的经历使年轻一代愿意走进科学、热爱科学,我想多少可以令我欣慰。”

  由于在北大的突出成绩,2016年10月,严纯华调任南开大学,担任副校长一职。仅仅一年之后,严纯华再次升迁,担任兰州大学掌门人。

  彼时的兰大,虽然还是“双一流”高校,但却正面临经费预算短缺、人才流失、办学质量下滑的问题。如何让兰大“止跌回升”,给严纯华带来严峻的考验。

  严纯华结合兰大的区域特点和传统优势学科的特点,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吸引尖端人才。严纯华在兰大提出了“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策略,重点发展兰大的化学、草学、生态学等一流学科。同时,凭借学科的优势,又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到来。

  对于兰大的人才,严纯华舍得花费重金引进和多种有力措施将其留下。除了用不低于东部地区高校开出的薪酬之外,它还为老师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培养激励制度。他向甘肃省和兰州市政府争取每年分别拨款4000万和2000万用于兰大的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人才专项住房,提供给兰大所引进的人才。

  严纯华还积极奔走于各级管理部门之间,拉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建设兰大。与此同时,它还积极利用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搭建平台。在他的努力下,兰大成立了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生态学创新研究院、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等重量级的平台,为兰大学术、人才培养打造了广阔的空间。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有能力的校长是重要的向导,能够带领学校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能为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而对于一个校长来说,好的大学就是不可取代的平台,能让他尽情展示自身的才华。

  兰州大学和严纯华校长之间,相互促进,一起发展,对彼此而言,都是一种幸运。希望严纯华校长能带领兰大走出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将兰大建设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3]未名林.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从北大教授到中科院院士,带领兰大重回巅峰


关注微信平台
获取更多实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