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护理:走进家门不容易

时间: 2024-06-18 00:51:20 |   作者: 欧宝电脑端官网首页

  据估算,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为3300万,占到老年人口的约19%,1亿左右家庭因此备受困扰

  患者在医院能得到最好的照护,但出院后由于缺乏专业护理,不少病人的病情会出现反复。李丽的母亲就是这样。

  她的母亲瘫痪在床已好几年,基本失去自理能力。出院后,李丽也曾请过保姆在家看护母亲,但由于没护理经验,母亲的病情更严重,身上甚至还生了多处褥疮。

  无奈之下,李丽只得将母亲一次次送回医院,而让她更发愁的是床位。“有时候没有床位,想住院都住不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我国面临的健康养老问题越来越迫切。如何照顾失能老人?近日,一场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全国居家护理暨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居家护理送医上门。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估算,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为3300万,占到老年人口的19%左右,1亿家庭因此备受困扰。

  “这相当于每四五个家庭就有一个不同程度的失能老人。”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局副局长周军说,解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是困扰众多家庭的心头隐痛。

  然而,与迫切的需求相对应的,是相对匮乏的应对手段。当下可靠的解决办法有两个:送医院或者养老机构护理。

  不过,在南京护理学会理事长、鼓楼医院主任护士陈湘玉看来,两者都不足以处理问题。“送医院的话,一是床位不够,二是失能老人多患的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经济上一般负担不起。”

  “比如说,一些脑卒中病人虽然经过救治,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但如照护不当,出院后也非常容易出现误吸、压疮等并发症,再入院的情况时有发生。”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护理长沈小芳说。

  当然,希望并不能因此寄托在养老机构上。以江苏省为例,目前该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286家、床位33.2万张,只占老年人口的2.5%,显然不能够满足巨大的需求。

  所谓的送医上门,亦指居家护理,这是对住院患者的延伸服务,即患者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护理和休养。

  陈湘玉说,开展居家护理,一方面病人能够获得连续性的专业护理服务,方便解决老人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医院紧张的床位问题,让宝贵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

  2011年,南京护理学会联系南京鼓楼医院等9家医院,在全国开展了“居家护理”模式研究,对1100多例失能老人进行了3年的居家护理探索。这被视为全国首例关于居家护理模式的探究。

  结果显示,老人再入院率显而易见地下降,平均住院日缩短,失能老人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少。

  尽管如此,居家护理模式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目前,我国居家护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主要为患者提供常见病的一般性护理。

  “社区中心技术力量薄弱,无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科护理服务。很多患者出院后,不愿意进入社区医院复诊。”陈湘玉说。

  “现有制度对一些慢性病人急需的长期护理项目没有覆盖,很多无须住院的病人选择住院治疗。而且,选择护理的病人需要自负居家护理阶段的费用,参与度也就因此降低。”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主任么莉表示。

  在专家看来,居家护理是一件有利无弊的好事。然而,如何将好事做好,须下一番功夫。

  么莉指出,必须建立标准和规范,集合各专科护理团队的力量,根据疾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需求,制定规范的延续护理服务方案,以保证效果的实现。

  “居家护理需要大医院和社区医院间的互动,而目前对大医院的服务管理中,没有延伸服务项目,也没有入户服务的资质。”陈湘玉说,必须促进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无缝连接,健全服务网络,将人才和技术输向基层。

  么莉也表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不只是护理学单一学科的任务,否则居家护理不仅达不到规范化,还会带来风险。“必须建立医生、营养师、康复师等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延续护理的团队服务模式。”

  当然,一套好的评价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探索建立对服务提供机构服务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指标,并来控制与改善。”参加会议的专家表示。


关注微信平台
获取更多实时资讯